奇金山:草原上的抗日英雄
新华社记者勿日汗、哈丽娜
绿草如茵的草原上,内蒙古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的红色尖顶庄严而肃穆。馆内,一批正在进行党日活动的党员默默站在展板前,久久凝视那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奇金山——献身抗战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照片上这位51岁牺牲的抗日英雄英姿挺拔,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讲述着80多年前草原上的烽火岁月。
奇金山,蒙古族,1894年出生在内蒙古乌审旗。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少数民族进行抗日斗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一宣言被译成蒙古文在草原上传播,让奇金山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主张。
1936年秋,这位蒙古族贵族出身的草原汉子与两三名派去当地做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的共产党员结拜为生死兄弟。此后,奇金山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配合中共乌审旗工委做了许多工作。
七七事变后,奇金山的家乡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形势一度告急。各旗王公中,有人公开叛变投敌,摇摆不定的乌审旗王府派人前往包头,与日伪军暗中联系。在这关键时刻,奇金山与草原上的进步人士一起,坚决反对王府的妥协投降主张。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驻伊克昭盟的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抗日活动横加干涉,不断制造摩擦。他们拼命排斥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伊克昭盟的力量,迫害具有抗日民主思想的进步人士。
在斗争中,力主抗战的奇金山,积极为中共乌审旗工委的工作提供方便,他生活的地方成为工委同志们工作及隐蔽的安全地带,被敌人视为“红区”。
1943年10月,奇金山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所属部队改编为乌审旗骑兵团并任团长。此后,他赴延安学习、开阔眼界。回到草原后,他请党组织派遣政治指导员充实乌审旗骑兵团干部队伍,以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参与群众抗日团体——蒙汉抗敌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奇金山因此被国民党顽固派视为眼中钉。”乌审旗地方史研究者郝继忠说,1945年春节前夕,国民党顽固派以50万元的赏金收买少数不明大义分子,密谋杀害奇金山。2月16日,农历正月初四,在骑兵团干部战士大多回家过节的时候,他们将留守团部的奇金山杀害。
噩耗传遍草原、传到延安。2025-08-03,负责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蒙古族工作的乌兰夫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悼念奇金山的文章,赞誉奇金山是“西乌审的坚决抗日、有民主思想、深得人民爱戴的一位进步将领”。
时光流转,硝烟散尽。奇金山和战友们曾奋斗过的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的土地上,如今已建成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在这里,从小听奇金山故事长大的人们,满怀激情地把烈士的故事讲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日电)